第648章 白头叶猴的故事-《我有一座野生动物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时大家觉得竹子开花,熊猫要饿死了,可能把这些野生熊猫都抓起来,人工圈养才能拯救它们,国家计划建立十三个圈养场,抓了不少熊猫回来。

    但是经过潘教授的考察研究,发现虽然有大量的竹子死去,但是远没有到让熊猫饿死的程度。大熊猫死亡的照片,也是在没有竹子开花的地区。

    顶住压力,写下研究报告提交上去,表示坚决反对饲养野生熊猫,那样做只会破坏野生熊猫的种群结构,而且还可能导致它们不再繁殖。

    因为报告内容很详实,圈养场的计划停了下来。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挽救了熊猫族群的命运。”

    柳雪晴听着,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!

    想想大熊猫都被抓起来圈养,就感觉后果很严重。

    日本的朱鹮就是前车之鉴,最后几根独苗被抓起来,结果没有成功繁育直接灭绝了。

    大熊猫在野外繁殖能力是很强的,圈养环境下一个个都变成了性冷淡。

    “当时80年代砍伐森林,特别是90年代,国家木材市场开放,想发财就多砍树,熊猫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。好在后来自然保护区成立,砍伐停止了下来。

    保护动物,保护栖息地才是最根本的,圈养繁育只是一种补救措施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又有一种新的威胁。过度的放牧,牲畜也会啃食竹子,导致熊猫栖息地的变化。因为我们现在肉类需求增加,放牧的增加,有些地方甚至三分之一的熊猫栖息地退化消失了。”

    方野看到众人凝神思考,讲道:“我们讲保护动物的时候,仅仅是研究动物和它生存的环境是不够的,人也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。

    并不是说保护动物,就把人的生存不管了,而是尽可能地改变保护地的经济形态,找到一些代替的经济,让居民和环境都能得到受益,社区参与到保护中才是最好的保护。

    比如说青海昂赛大猫谷,牧民们的牲畜会被雪豹捕食,保护区聘任牧民做环境监测员,在山上布置红外相机,监测雪豹的活动情况,提供科研数据,同时开发生态旅行,有经验的牧民带着游客去参观雪豹。

    四川关坝地区,以前依靠砍伐树木和捕猎作为经济来源,环境每况愈下,现在尝试通过养蜂代替砍树,环境变好了,各种珍稀动物回来,特产的冷水鱼数量增加,收入也变高了。

    再给大家讲一个潘教授的故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